首页

ts圣水调教

时间:2025-05-29 06:48:26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47619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警惕!这些人员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众包邀约”

高新区还结合“民法典宣传月”、“网络安全周”,利用全媒体平台等途径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结合反诈宣传工作全力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等四部门部署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其间中小学校须开展1次视力监测

袁亚湘表示,创新人才应具备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行动能力,学科交叉、融合类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学科壁垒,提升他们的综合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应用复杂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川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在成都召开

“部长通道”再开启!信息量很大→

(十二)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方向,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月亮湾文创产业园,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介绍,我是一名飞行员,是一名机长,作为机长就是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机长肩上的四道杠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它随时随地提醒着我,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驾驶杆,而是鲜活的生命,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和设备,而是无数幸福的家庭。当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我都会对我身后所有的旅客默默地说一句:把你们安全送达目的地是我的责任。当飞机落地以后,旅客下机,看着旅客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的那份踏实和安心,那是对我从事飞行工作最大的褒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